2-1赢了,我却想把电视砸了。
这感觉太熟悉了。就像考试前告诉你,这次题目很简单,隔壁班同学都考了满分,结果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靠着老师少扣了两分卷面分,勉强及格。你说这有啥值得高兴的?尤其是在澳大利亚队刚用14个进球把马里亚纳群岛打成筛子之后,我们这场所谓的“开门红”,显得格外刺眼。
整场比赛最让人不是滋味的,不是向余望那脚能把人急死的单刀推射,也不是下半场全队梦游般的表现,而是吾米提江那次犯规。
下半场刚开始,他后场停球失误,一个愣神,球就到了人家脚下,直接形成单刀。他本能地从后面伸手一拽,对方应声倒地。这个动作,在任何一个赛场,任何一个规则下,都是一张红牌。干净、利落、毫无争议。可当值主裁判,在全场的注视下,犹豫了半天,最后从兜里掏出了一张黄牌。
他的解释听着都可笑,说旁边还有刘浩帆在平行位置协防。慢镜头回放了一遍又一遍,刘浩帆离犯规地点至少还有两个身位,那距离,跑过去黄花菜都凉了。这哪是协防,这是给东道主强行挽尊。那一刻,足球本身好像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面子不能丢。
可这种被人施舍的面子,捡起来不觉得烫手吗?
如果当时就被罚下一个人,十人应战,以东帝汶下半场那个势头,最后的结果还真不好说。他们进球之后,那股气完全起来了,传切配合打得有模有样,有好几次机会都差点把比分扳平了。反观我们这边,领先的反而不会踢球了,阵型散乱,失误连连,完全是被对方压着打。
上半场那三分钟进两球的短暂高光,现在回想起来,更像是一种讽刺。拜合拉木在门前的混战中抢点破门,王钰栋靠着个人能力世界波得分,那会儿大家还觉得,哦,稳了,接下来就是刷净胜球的时间了。谁能想到,那居然就是全场的巅峰。
整场比赛的数据统计,控球率我们占优,射门次数我们也领先,可这些冰冷的数字有什么用?真正转化成威胁的机会屈指可数。面对人家摆出的铁桶阵,我们这群被称作“青年才俊”的球员,除了无谓的横传和回传,几乎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办法。传球失误率高得吓人,球员之间好像第一天认识,毫无默契可言,踢得那叫一'个便秘。
赛前所有人都乐观地预测,这场比赛的关键不是胜负,而是能赢几个。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因为我们和澳大利亚争的,就是谁能在弱队身上捞到更多的净胜球。结果人家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我们连及格线都摸得磕磕绊绊。
所以说,这场2:1的胜利,到底赢在了哪里?是赢在了那两个灵光一现的进球上,还是赢在了裁判手下留情的那张黄牌上?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比赛结束后,队员们脸上没有喜悦,只有茫然。
或许,我们最该感谢的就是那位裁判。他不仅保住了我们场上的十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保留了最后一块遮羞布,让我们不至于那么早就赤裸裸地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