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沈水之阳,秋意初显,浑河之上却热度不减。第九月五日至七日,第八届沈阳赛艇公开赛在这条被誉为“中国最美城市静水赛道”的浑河城市中心段水域激荡开桨。来自海内外的三十一支队伍、三百余名运动员 齐聚于此,在五百米、一千米短距离竞速与四千五百米长距离绕岛赛中展开激烈角逐。
清晨的浑河水面波光粼粼,奥林匹克生态公园观景平台和两岸步道上早已聚集了众多观众。发令枪响,一艘艘赛艇如离弦之箭破开水面,运动员们整齐划一的划桨动作与铿锵有力的号子声,构成了力量与技巧完美结合的视觉盛宴。桨叶翻飞间,激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赛道旁的观众们屏息凝神,随后为精彩的追逐爆发阵阵欢呼。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次展现城市活力与人文风貌的水上盛典 。
本届赛事吸引了包括新西兰奥塔哥大学、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韩国高丽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国际高校队伍,以及宝马、支付宝、蚂蚁链、万科、金蝶等知名企业代表队。赛事设置覆盖俱乐部组、企业组、大学组和青少年组,其中青少年组别细分为U13、U16、U18等多个年龄段,体现了赛艇运动从青少年抓起的培养理念和国际赛事特有的包容性。
四千五百米长距离环岛赛的回归 是本届赛事的一大亮点。这不仅考验运动员的爆发力,更挑战他们的耐力与团队协作的持久性。尤其在混合八人单桨有舵手(Mix8+)项目中,选手们需精准控制桨频、保持节奏一致,任何一个小失误都可能在长距离中被放大。舵手的指挥、领桨手的节奏把控,以及全体队员的配合,无不体现着赛艇运动的战术深度与团队精神。
沈阳赛艇公开赛自201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文体旅融合特色赛事之一。它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推动“一河两岸”经济发展、促进“跟着赛事去旅游”消费模式的重要载体。沈阳市以打造“赛艇之都”为目标,通过完善专业设施、培育赛艇人才、做精赛艇文化,让赛艇运动成为全民健身新方式和城市发展新动力。
浑河作为沈阳的“母亲河”,因赛艇运动而焕发新的光彩。辽宁奥运赛艇冠军崔晓桐曾深情赞美:“我在浑河上训练了四年,浑河,美美美!” 这片水域不仅走出了冠军,更见证了沈阳赛艇运动从无到有、从国内走向国际的历程。如今,浑河滨水健身慢道将五里河公园、沈水湾公园、罗士圈公园、长白岛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等运动休闲场地一一串联,水面赛艇穿梭,岸上市民健身休闲,构成了一幅动感与和谐并存的城市画卷。
从竞赛角度看,短距离赛强调起航加速和途中划技术,而长距离赛更注重体能分配与战术执行。大学组中,中外高校同场竞技,既交流了技术,也增进了友谊;企业组则展示了赛艇运动在商业领域的推广成果,体现了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的新内涵。
赛事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与专业的组织保障。亚洲赛艇联合会秘书长刘德海曾高度评价沈阳浑河赛道,称其“晴朗宜人的天气与良好的比赛条件为运动员构建了理想的竞技舞台”。近年来,沈阳赛事水平不断提升,专业影响力与国际影响力指标显著提升,2023年中国(沈阳)赛艇运动赛事魅力指数达到251.58点,同比增长27.85%。
随着第九月六日一千米预赛、半决赛和决赛的举行,以及第九月七日长距离绕岛赛和青少年组五百米赛的收官,各奖项得主陆续揭晓。但比奖项更重要的,是赛艇运动所传递的奋力向前、团队协作的理念,以及沈阳通过品牌赛事展示城市形象、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努力。
第八届沈阳赛艇公开赛的举办,进一步巩固了沈阳作为“赛艇之都”的地位。未来,随着更多高水平赛事的落地和赛艇文化的深入普及,沈阳有望在国际赛艇版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让“沈水逐浪、奋楫前行”成为城市永恒的风景线。这场水上盛会不仅展现了赛艇运动的魅力,更划出了沈阳的青春、活力与国际范儿,让世界看到了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升级的崭新面貌和无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