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这地界越来越有意思了。这不,伊朗一个国会议员,嘴巴一张,几句话就把中东军购格局掀起巨大波澜。他说,伊朗已正式签署协议引进中国红旗-9B防空系统,就等着一船一船地拉回去了。这消息本身就够劲爆了,但更有意思的在后头——几乎是同时,伊朗还大大方方地承认,向俄罗斯采购的米格-29和苏-35战斗机也到手了。这种中国盾、俄罗斯矛的组合,看似不搭噶,却折射出伊朗在地缘政治上的精妙算计。
首先。为什么说中国盾、俄罗斯矛的组合不搭噶呢?我们知道,红旗-9B是咱们中国的顶级防空盾牌,号称能打F-35的家伙;米格-29和苏-35战斗机是俄罗斯正儿八经的重型战斗机,有空中长矛的美誉。伊朗这是要干嘛?玩混搭?这感觉就像是你点了份麻辣香锅,主食却配了块提拉米苏,味道冲不冲先不说,就觉得画风有点不对劲。这且不说,更重要的是米格29也好,苏35也罢,都无法融入进红旗9b的数据链系统,也做不到实时的情报共享,缺乏体系化作战的能力。这么大个bug,难道伊朗不知道吗?当然知道。那么伊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仔细琢磨一下就明白了。伊朗这么做其实是经过精心算计的。你想啊,如果把身家性命全押在中国这一个篮子里?伊朗能睡得着觉吗!那么彻底倒向俄罗斯,成为克里姆林宫的棋子呢?更不能这么做了。以色列的f35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帮飞行员是真的敢来,伊朗上空的防空警报,随时都可能变成催命符。所以,伊朗搞了这么一个看起来两边都不得罪的方案。进攻,或者说制空权争夺,让苏-35打高端,米格-29凑合着用。防守,靠技术先进、专门克制隐形战机的红旗-9B;咋一听,是不是两全其美,中俄两边不得罪,两边都能牵制,谁也别想在关键时刻卡我脖子。
不过,伊朗的算盘虽然打得响,真要到了战场上,体系跟不上,那可就麻烦大了去了。前面说了,“中俄混搭”的最大弊端是形不成体系作战能力。说白了,苏-35和米格-29那套通讯系统、数据链,跟中国的红旗-9B完全就不是一个次元的东西,它们之间压根没法实时共享情报。这就像你组了个篮球队,前锋线讲的是俄语,后卫线说的是中文,中间连个翻译都没有,这球怎么踢?默契?不存在的。现代空战,那是按秒来计算的,一个信息延迟,飞机可能就没了。这种各自为战的信息孤岛,在战场上简直是致命的。
那问题就来了,一向精于算计的伊朗,为啥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为什么不学巴基斯坦,一步到位,直接把“红旗-9B+歼-10C”这对黄金搭档打包带回家呢?
这背后,暗藏三重考量:
首先,伊朗购入苏35的计划,是早在印巴“五七”空战爆发之前就已经完全敲定了的。当时伊朗并不知道歼10c竟然如此强悍,而深陷乌克兰战事的俄罗斯为换取伊朗无人机支援,在军售苏35的条件上做出了重大让步。这也就是说,这笔买卖伊朗可是占了大便宜的,这个便宜伊朗可并不想放弃。
其次,全套中式装备体系成本过高。随着歼-10C在“五七”空战中一战封神,连带枭龙Block3的出口价已飙升至1亿美元。如果伊朗要想购买歼10c的话,也不可能再是原价了。而且伊朗需要从零开始打造中式的空战体系,修建后勤设施,培训飞行员和维护工程师,还得配套买入霹雳15e空空导弹,其财政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第三,最重要的是,伊朗与俄罗斯构建了里海同盟,双方属于背靠背的关系,在伊朗的背后,最近的靠山就是俄罗斯了。一旦伊以大战重启,能在最快时间内军援伊朗的国家就只有俄罗斯了。为了在军事上捆绑俄罗斯,伊朗也不得不购入苏35。
至于同时采购米格-29的决策,其实是伊朗的一个过渡性安排。这款航程仅600公里的机场守卫者,主要承担飞行员转型训练任务,为后续列装苏-35铺路。但即便获得苏-35,伊朗空军仍难与以色列的F-35抗衡。这正是红旗-9B的价值所在——其配备的H-200双波段雷达能有效探测隐身目标,若再搭配米波雷达,可构建起梯次反隐身防御网。伊朗的战术构想很明确:先由红旗-9B发现目标,再出动苏-35实施联合拦截。
但当前,伊朗究竟有没有买入红旗-9B?咱们中国官方仍旧保持沉默。不过,中国军工出口,向来习惯了低调。就像中国对埃及出口红旗-9B,也是埃及官方主动曝光。算上卡塔尔,伊朗已经是第三个引入中国红旗9B的中东国家了。红旗-9B几乎成了中东各国,对抗以色列突袭的最强之盾。埃及把红旗-9B部署到西奈半岛,伊朗引入后,也必然部署红旗-9B,重点保卫德黑兰。此外,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生死同盟协议,也意味着,巴基斯坦手里的红旗-9B、歼-10C以及“枭龙3”等中式空战体系,全面成为了沙特的保护伞。
当沙特、埃及、伊朗三个中东大国,都转向中式军工时,中东的战略格局就已经在悄然之间开始剧变了。如今的中东,安全格局正在悄悄地变成一场中美军工技术之间的矛与盾的较量。随着越来越多的红旗-9B系统在中东扎下根,以色列F-35的活动空间和进攻自由度,必然会被极大地压缩。这也意味着美国独霸中东的时代正在终结。中国制造的钢铁保护伞,也要为王爷们撑起第二把保护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