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最让人想不通的地方在哪?就在于上万美军眼皮子底下,卡塔尔首都多哈,号称中东最保险柜的地方,怎么就能让以色列的15架F-35战斗机,跟幽灵一样,大白天飞了一千七百多公里,想炸谁就炸谁,然后毫发无伤地回去了?
这根本就不符合常理。
很多人可能对多哈旁边的乌代德空军基地没啥概念。这么说吧,那地方离被炸的别墅区,开车也就半个多小时。这可不是个普通基地,这是美国在中东的“大脑”,整个美国中央司令部的前沿总部就在那儿。里面部署着全世界最顶尖的雷达系统、预警机、还有数不清的战斗机,整个波斯湾的天空,可以说连只鸟飞过去都会有记录。
可偏偏,9月9号那个下午,一支由15架隐形战机组成的庞大编队,就这么大摇大摆地穿过了层层监控网。卡塔尔自己花大价钱从美国买的防空系统,全程哑火,连个警报都没拉。美国人事后给出的解释更离谱,说他们是雷达上发现了异常,才打电话去问以色列那边“哥们儿啥情况”,等于是被“事后通知”的。
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有军事专家后来复盘,说这种超长距离的奔袭,中间还得有空中加油机配合,整个行动链条极其复杂。F-35I虽然是隐形战机,但15架飞机组成的编队,外加一架慢吞吞的加油机,要说能完全不被美军的体系发现,那简直就是把全世界最强的军事力量当成了瞎子。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个“瞎子”在那个时间点,选择了“装瞎”。
这事儿就透着一股子诡异的默契。
而且,以色列这次要打的,也不是什么藏在山洞里的武装分子。目标选得极其刁钻,哈利勒·哈亚。这人是谁?他不是哈马斯拿着枪在前线冲锋的指挥官,恰恰相反,他是哈马斯的首席谈判代表,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唯一能坐在桌子上,跟美国、卡塔尔这些中间人谈停火、谈释放人质的那个关键人物。
就在空袭发生的那几天,他带领的代表团,人就在多哈,正在跟美方代表就一份新的停火协议讨价还价。结果呢?谈判还在进行,他家的房子没了,六个家人当场被炸死。以色列的导弹没有对准哈利勒·哈亚本人,而是精准地端掉了他的家。
这不是军事行动,这是在用最残忍的方式传递一个信号:谈判这条路,我们给堵死了。只要我们想,哪怕你躲在全世界最安全的外交场合,我们也能让你家破人亡。这已经不是掀桌子了,这是直接把谈判桌都给劈了。
摩萨德的情报能力确实恐怖。细到哈亚每天几点出门,见什么人,什么时候回家,都一清二楚。这种渗透,说明多哈这个被认为是中立、安全的外交中心,在他们眼里,跟加沙的某个街区没什么两样,早就成了可以随时收割的靶场。
这一下,最难受、最没面子的,就是卡塔尔。
卡塔尔这些年一直在国际上苦心经营一个“中东瑞士”的形象,谁有事儿都愿意来他这儿谈。当年应美国的要求,允许哈马斯在多哈设立政治办公室,就是为了留一个沟通的渠道。可以说,卡塔尔是西方世界和哈马斯之间最后那座桥。现在倒好,以色列直接开着飞机过来,在你首都的核心区搞“定点清除”,把你这个调解人的脸按在地上摩擦。
你抗议吗?卡塔尔王室出奇地安静,没什么特别激烈的反应。反而是一些小道消息说,他们可能“事先知情”。这话听着就更让人后背发凉了。如果连卡塔尔这种又有钱、又是美国铁杆盟友的国家,都得默认自家首都被人当练兵场,那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还值几个钱?
整件事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以色列是主角,负责动手;美国是导演,负责“灯下黑”;卡塔尔是舞台,负责尴尬;而国际社会,包括三天前才刚刚发声敦促以色列停手的中国外交部,都成了台下的观众。话音未落,爆炸声就响了,这已经不是打脸了,这是踩在脸上告诉你:我根本不在乎你怎么说,这里的规矩,我说了算。
这次空袭之后,整个中東的局势变得更加微妙。它彻底打破了一种幻想,那就是以为可以通过外交斡旋和第三方调解来解决问题。以色列用15枚导弹证明,在绝对的武力优势面前,所谓的国际法、盟友关系、主权领土,都脆弱得不堪一击。
它给所有中东国家出了一个选择题:你是想继续相信那些写在纸上的规则,还是承认丛林法则才是这里的唯一通行证?
那次爆炸之后,好像中东那块地方,连谈判桌都变得不再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