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行业,CAE(计算机辅助工程)仿真分析技术正以"数字孪生"的形态重塑研发范式。这项基于计算机模拟的工程分析技术,通过构建虚拟原型进行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已成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抢占市场先机的核心工具。
下面我们有限元科技将介绍结构仿真分析如何助力机器人研发设计,怎么把机器人在结构性能方面上做到强度验证到寿命预测。
1、复杂结构强度验证
在工业机器人研发中,机械臂关节的强度验证是首要挑战。比如我们元王帮忙某企业通过对六轴机械臂进行多工况静力学分析,发现原设计在50kg负载下关节连接处应力集中超出屈服强度30%。经拓扑优化重新设计后,材料用量减少18%的同时,关节寿命提升至10万次循环以上。
2、疲劳寿命精准预测
人形机器人膝关节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高周疲劳分析,模拟10^7次步态循环后,预测出关节轴承在2年使用期间内疲劳损伤累积值。该数据直接指导了润滑系统的升级方案,使关节维护周期延长至18个月。
3、振动噪声控制
服务机器人吸尘模块的流体仿真显示,原风道设计在15m/s气流下产生82dB(A)的啸叫。通过STAR-CCM+优化滤网角度与风机功率匹配后,清洁效率提升30%的同时,噪声降至65dB(A)以下,达到家用电器一级能效标准。
而这只是机器人结构仿真分析中的一小部分,对于机器人行业,涉及众多精密零部件性能及相互作用等,靠试验只是其一,在前期还得靠CAE仿真分析来提前预测及相应的产品设计指导,这不仅能省费用,还在时间周期上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我们在机器人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相应的解答,对于行业内的客户需求及痛点等,都能给与相应的CAE解决方案。
随着机器人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对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研发设计端,只有注重CAE仿真分析这个工具,才能在市场竞争上脱颖而出。